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包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今年以来,国家推出了不少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确立了实行最严格的责任与考核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并完善居民用水、用气、用电的阶梯价格政策,用价格杠杆培养居民节约意识;通过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加速推动相关行业转型升级或淘汰出局。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年上半年,我国各项减排工程如期推进,4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指出
解读: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像人们总结的那样: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有关,是老百姓最基础最现实的考虑,所有人概莫能外。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果是我们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那么生态环境只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高的GDP,再高的收入也不能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破坏了,民生也无从谈起。届时,自然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深刻意识到环境在对国家对人民发展的深刻意义后,才能切实做出行动保护环境,才能拥有蓝天、碧水、青山、绿地。
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