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柿子的需求不振,也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研究员王文江分析,“柿子只有老人爱吃、会吃,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得吃柿子的方法,还有些人会觉得吃柿子不体面、不雅观,而且柿子是不适宜多吃的水果,这些因素都决定着柿子的销量不会有太大的增加。”
“今年的出货量也不大,以前一个商贩每天能发出2万斤,而今年两天才发1万斤。另外,本地柿子的产量正在逐年增加。出货量小、产量增加,这加剧了本地市场柿子的卖难价低局面。”缪国印介绍,最近几年,易县的柿子产量逐年增加,去年年产量已经达到3.2亿斤,比前年增加了0.2亿斤,今年,随着新近栽植的柿子树进入盛产期,产量应该更多。
另外,不少果农反映,如果雇人摘柿子,两个人每天能采摘柿子1000斤左右,需要人工费300元,而1000斤品相不好的柿子,可能还卖不到300元,导致不少柿子弃采。
提高品质、创立品牌、实现深加工,转型势在必行
“今年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是还能接受。”10月24日,在独乐乡石家统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泳并没把柿子价格太放在心上,“我们的柿子比别人的每斤至少多卖2毛钱,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品牌‘五壮士’。”
雍德全也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他介绍,通过打造“雍氏果业”品牌,他已经成功地将包括易县柿子在内的多种水果打入上海、南京等地超市。“水果市场已经走入品牌时代,没有品牌就无法立足,更无法壮大。”
果品种植结构的调整也早已提上日程。“这是我们培育的甜柿,每斤能够卖到6块钱,那边是我们培育的富士苹果树,这都是果农的转型方向。”在石家统村的果园里,缪国印指着新培育的果树向笔者介绍。
“柿单宁你听说过吗?它的价格可是赛过黄金的。”在独乐乡中独乐村茂源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贺成开始规划未来发展之路。
郭贺成介绍,柿单宁是柿子中含有的一种化合物,它能明显抑制蛇毒活性,并可以用于化妆品生产。“有些机构已经研制出了从柿子中提取单宁的方法。如果柿单宁市场形成,就可以组织生产,这样,柿子就多了一个出路。”
据了解,作为易县唯一一个柿子深加工企业,茂源公司已经完善了高温脱涩技术,生产出了脆柿、冰柿等柿子深加工产品,目前销售情况良好。而且,该公司利用磨盘柿制作柿饼的工艺也已经成熟,即将投入生产。“今年深加工的柿子能达到800吨。为了不让果农辛辛苦苦生产的柿子白白烂掉,对柿子进行深加工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郭贺成说。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