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需肥规律
一、棉花需要的营养元素
棉花需要的营养元素很多,已知的就有16种,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氯,其中碳、氢、氧约占植株干重的95%,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其他各种元素总共占棉株干重的5%左右,主要来自土壤的矿物盐类。目前,棉田主要是氮、磷、钾三元素不足。
二、常见的缺素症状
氮素供应不足时,棉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小且叶色淡,果枝数和总果节数少,蕾铃脱落多,衰老早,铃少而轻,产量低。
磷素供应不足时,棉株生长缓慢,根系生长不良,叶色暗绿,植株矮小,生殖生长受阻,结铃和成熟期推迟,铃轻籽小,不孕籽增多,纤维成熟度差,产量和品质下降。
钾肥供应不足时,棉花在苗期或蕾期,主茎中部叶片首先出现叶肉失绿,进而转为黄色,以后叶尖和边缘枯焦,向下卷曲,最后整个叶片变成红棕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通常称之为“红叶茎枯病”。凡患这种病的棉田,多表现棉株早衰,棉铃瘦小,吐絮不畅,纤维成熟度差,棉花产量也较低。
硼元素供给不足时,叶柄产生环带,棉顶芽常常坏死,植株长得矮小而分枝多,严重时棉株出现不开花、不结铃,或蕾而不花、花而不实。
锌元素供应不足时,棉花叶片小,叶脉间缺绿,以致叶片组织坏死,缺绿部分变为青铜色。
锰元素供应不足时,叶片成杯状,叶脉间失绿,严重时节间变短,植株矮化。
除氮、磷、钾以外,其他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一般生产上表现不十分明显。因此,营养元素的施用与否,主要根据土壤中含量的多少来确定。
三、氮磷钾肥料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氮素对棉花的作用最明显,从幼苗开始直到开花结铃期,都需要有适量的氮素供应。氮素供应适当,棉花叶色深绿,植株健壮,蕾铃多,产量高,品质好。如果初期氮素供应过多,会引起棉花徒长,如果生育中期供应不足,棉叶会变黄变小,脱落多,后期早衰,产量低;如果中后期供应过量,会引起棉花疯长,晚期减产,降低品质。磷素在棉花生育前期能促进植株根系发育,使壮苗早发,对早现蕾早开花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生育后期能促进棉铃成熟,增加铃重。钾素起到壮秆和增强抵抗不良因素的作用;钾素缺乏时,植株易感病,叶片变红,提早枯落。棉花的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缺钾造成的。
四、棉花的需肥特点
苗期吸氮占5%、磷占3%、钾占2%;现蕾到始花期吸收氮占11%、磷占7%、钾占9%;始花到盛花期吸收氮占56%、磷占24%、钾占36%;盛花到吐絮期吸收氮占23%、磷占52%、钾占42%;吐絮到拔棉柴吸收氮占5%、磷占14%、钾占11%。由上可看出,棉花整个生育期的需肥总趋势呈“少—多—少”的动态变化规律。苗期吸收的较少,现蕾以后吸收量显著增加,至花铃期达到吸收高峰,进入吐絮期衰退,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使吸收量迅速下降。棉花各生育阶段氮磷钾的吸收特点也不同,氮肥吸收高峰在前(始花期至盛花期),磷钾肥吸收高峰在后(盛花期至吐絮期),这有利于磷、钾营养应用于多结铃,促早熟上。
五、施肥原则
据研究,每生产50公斤皮棉,棉花约从土壤中吸收氮13.35公斤、磷4.65公斤、钾13.3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3∶1。但随着产量提高,需肥量有减少趋势,因此棉花产量提高不是单纯依靠肥料因素,而是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棉花的施肥原则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传统施肥技术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简化施肥技术则省去苗肥、蕾肥和盖顶肥,施肥措施为“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
农业产品信息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