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网站首页|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农业新闻网
2015最新温县铁棍山药销售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乡村旅游 >> 正文

好山好水迎游客 载歌载舞奔富路

内容字号:
更新日期: 来源:农产品信息网 点击: 次  [打印] [收藏] [关闭]

“背着犁耙种田地,哼着山歌搞旅游。”
  近日,笔者到龙胜各族自治县,处处感受到当地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
  “如果不是梯田旅游开发,我们都还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现如今,水电到户,硬化道路通村屯,家家都参与旅游产业,人人都能获得分红,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龙脊镇大寨村村支书潘保玉说。
  大寨村以龙脊梯田蜚声海内外。村内“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鼎”等梯田自然景观及浓郁的瑶族风情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2006年开始,该村整村推进发展旅游扶贫。“以前没有修索道的时候,村民主要靠卖自家的农产品,当挑夫营生,少部分人开旅馆;后来旅游公司为了推进旅游开发,与村里合计修索道,但却遭到了村民的反对,修缆车的施工队也多次被赶出村里。”潘保玉说,为了说服村民,他领着两位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劝说,给他们算细账,细数修通索道后能带来的好处。精诚所至,村民们的思想也开始转变,索道于2012年正式修通。
  索道修通后,村里的收入每年都翻番。2016年,大寨村获得的分红达473万元,是2012年的4倍多。“在路边摊卖红薯的阿婆,一年的收入也有1-2万元。”潘保玉自豪的说,村里原来共有贫困户47户196人,去年仅靠旅游分红一项,多的可达4.3万元,村里所有的贫困户因此脱贫摘帽,而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了7800元。
  在龙脊梯田山脚下的黄洛瑶寨,尽管没有了山上的天然资源优势,但世代居住于此的红瑶群众同样也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诀窍。“天下第一长发村”,便是他们打造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品牌。
  “我已经在这里演出10多年了,表演的舞蹈融合了我们红瑶的民族特色,以长发表演为主,难度不大,一台演出下来也就半个小时左右。”村民粟维艳介绍,他们每人每月都有15天可以参与演出,演出一场可获得15元的收入,平时可以演3-4场,旺季时一天可以演10来场,到年底每人还能获得1000多元分红。平时不用演出时,她就在地里干农活,种3亩百香果,一年收入也有五六千元。这样算下来,她家去年一年的收入就达2万余元。
  旅游产业给黄洛瑶寨贫困户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2007年开始,屯里与旅游公司合作;到了2016年,全屯实现旅游歌舞表演收入200余万元,销售工艺品收入8余万元,仅旅游这一项给黄洛群众带来每年每户2万余元的收入。
  在龙胜,像大寨村、黄洛瑶寨这样的乡村还有很多。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旅游产业,该县正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修建了一条长300多公里、连接全县所有乡镇和80%行政村的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将全县作为大景区来建设,作为扶贫大棋局来走活。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龙胜以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带动众多群众吃上“旅游饭”“生态饭”,摆脱贫困奔小康。据统计,目前该县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有2.5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有5万多人,乡村旅游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比例30%以上。农业新闻网

2017“河南最美乡村”宣传推荐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
苏宁易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