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 河南旅游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到乡间去,到地里去,到希望的田野种菜去;到山村去,到深林去,到久违的溪边吸氧去;吃河鲜去,尝野菜去,到原乡的夜晚听雨去;坐牛车去,赏民俗去,到古老的村落温史去。乡土河南,这片沃土,如何用绿色发展去治疗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能承受之痛,用美丽事业帮助乡村共享时代赋予的财富,用幸福产业去唤醒渴望乡土慰藉的城市人干涸的记忆——这是河南乡村旅游的愿景,也是河南旅游要挑起的担当。近年来,河南省旅游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拓展旅游市场,倾力提升旅游服务,努力推动转型升级,全省旅游经济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转型发展究竟给河南旅游带来了什么?
河南“旅游+扶贫”叠加效应明显
旅游扶贫对当地影响能有多大?让我们从一个个事实来说起。
今年4月29日,巩义市河洛商会、小关镇水道口村村委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原佛山槐花文化节在水道口村开幕,在万株槐花的环绕下,村民和游客共同见证了一场“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
在首届中原佛山槐花文化节上记者了解到,有不少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到了家乡做起“老板”,在自家开起了农家院,为前来观赏的游客们提供餐饮和住宿。村民说:“这不是国家一直在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嘛,我们水道口这么美,旅游资源这么丰富,以后一定是郑州人周末出游的好去处,商机多,在家创业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8月1日~20日,栾川县开展为期20天的“自驾游到栾川高速费全免费”公益性活动,全国所有自洛栾高速栾川站、重渡沟站下站的7座以下(含7座)客车免河南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
“按照通俗的说法,好客的栾川人包下了河南整个高速,邀请天下八方客来栾川做客。”栾川县旅工委主任孙欣欣介绍说,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加上敢为人先的栾川人大胆尝试,高速免费活动开创县级政府“旅游+交通+扶贫”新模式。这种模式,使得20天内,栾川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旅游接待高峰,涌入A型客车近20万辆,高速通行费免费金额1200多万元,却撬动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57亿元,均创历年最高,达到了“旅游惠民”的活动初衷。
“旅游扶贫”到“旅游富民”走出新路子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局把旅游带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以旅游扶贫为抓手,通过扶持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发展旅游服务业,有尊严地致富脱贫,走出了一条从“旅游扶贫”到“旅游富民”的新路子。
记者从河南省旅游局了解到,在旅游扶贫上,河南主要采取了3种模式。
“景区带村”模式:近年来,鲁山县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景区+农家乐+乡村游”为例,就是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画眉谷景区位于尧山镇四道河村,当地村民围绕景区建成了农家乐集聚区,82%的家庭开设有农家乐宾馆,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
“能人带户”模式:如信阳平桥区的郝堂村就是由建筑艺术家孙君带起来的,新乡的回龙村就是由全国劳模张荣锁带起来的,栾川重渡沟村就是由当地的能人马海明带起来的。同时,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村镇干部和乡村旅游经营、从业人员,组织其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去年以来,河南省旅游局先后两次组织160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湾学习培训,拓宽了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和水平。
“公司+农户”模式: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的嵩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个县的车村镇天桥沟村属豫西山区具有代表性的深石山区贫困村。天桥沟村是河南省旅游局的定点帮扶村,为了让农民的资源变资产,实现致富的根本保障。在河南省旅游局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陈占元协调带领下,目前,已经成立了嵩南旅游开发公司,天桥沟村32家贫困户以农舍、土地、林地、苗圃等资源作价入股,农民变成了股东。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搞的旅游精准扶贫主要通过企业拉动实现创业扶贫、通过贫困户以农舍、土地、林地、苗圃实现参股扶贫、通过林下特色种植、养殖实现产业扶贫,通过技术和电商实现科技扶贫,通过‘爱心后备厢’实现游客扶贫。总之,就是变输血为造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第一书记陈占元说。
目前,全省旅游系统共结对帮扶贫困村306个、贫困户2154个,动员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深入近百个建档立卡重点村,免费为其拿出发展乡村旅游的策划方案。
“四送三带”扶贫攻坚见成效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深水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精准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
信阳新县用活当地特色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优化红色旅游体系;依托中医药特色产业,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带动更多老区人民在脱贫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8月27日,“千里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助脱贫”系列活动暨“健康产业扶贫与老区经济发展研讨会”新县举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是我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羚锐集团加大投入力度带动了当地医药制造、生态农业、健康食品、旅游业等诸多产业的发展,并通过产业辐射,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让老区新县脱贫致富。
有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河南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有20万人实现脱贫,脱贫人数占贫困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何围绕扶贫攻坚开展工作?河南省旅游局为贫困地区采取“四送”,即“旅游规划送思路”,组织23家规划单位为全省7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免费制订旅游扶贫规划,节省了近千万元费用;“旅游培训送人才”,联合旅游院校共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850余期,培训各类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0余万人次;“旅游企业送游客”,组织旅行社与扶贫村结对子;“协调各方送资金”,支持旅游扶贫重点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三带”,即“景区带动”,如辉县郭亮村、修武县岸上村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年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能人带头”,如信阳平桥区的郝堂村就是由建筑艺术家孙君带起来的;“公司带路”,如嵩县天桥沟村引入了自驾游营地项目,贫困户以农舍、林地、苗圃等资源入股,农民变成了股东,公司再返聘贫困户从事生产经营,该村2016年成功创建了国家3A级景区——白云小镇。
近年来,省旅游局起草并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全省乡村旅游的意见》,编制印发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李延庆称,省旅游局实施了“双百千万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即百名大师描绘乡村、百名农艺师深耕乡村;千名企业家投资乡村、千名媒体人宣传乡村;万名志愿者服务乡村、万名创业者弄潮乡村),调动各方力量投入旅游扶贫。同时,通过对全省38个国家级贫困县、923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信息采集,将10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3.5万个贫困户、46.5万名贫困人口纳入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填报系统,全省共有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18个,栾川县重渡沟村、嵩县天桥沟村等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
“河南旅游资源大部分在农村,乡村旅游就是要为农业、农村、农民做工作。”针对河南乡村旅游扶贫问题,李延庆指出,“中原乡村旅游重在创新,并提出‘三创三新’的指导意见,要以提高乡村农民文明程度为最终目的,推进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工作的积极开展。”农业新闻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