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剑阁脱贫攻坚:找准发展之路 使农民真脱贫
四川省剑阁县脱贫攻坚工作,不是简单解决温饱,而是下足“绣花”功夫,找准发展之路,使群众真脱贫。
剑阁县位于川、陕、甘结合部,处于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贫困量大面宽。
住房、饮水、交通“三保障”,使农村不比城里差
2014年,剑阁县农民的住房仍有40%是土坯房,农业产业较为传统,打工是老百姓最主要的增收渠道。“剑阁县将异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借着扶贫的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套公共服务,拓展发展空间,引导农民梯次转移,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剑阁县委书记向永东介绍说,剑阁县规划了8个中心集镇,近50个小集镇,100多个新农村综合体,上千个新村聚居点,通过贫困户异地搬迁、非贫困户购房搬迁、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等措施,引导农民相对集中、集聚。
在柏垭乡井泉村井泉安置点,半山腰上错落有致分布着一片青瓦、白墙的二层民居。每幢民居外都有一个3-5分的小菜园,种着紫甘蓝、莴笋等蔬菜;民居前的梯田里种着沙参和脆红李;山下是生态鱼藕基地;山上是剑门关土鸡养殖基地。整个安置点呈现出鸡鸣山谷、鱼跃荷塘、瓜果飘香、人行阡陌的新农村山水田园画卷。
“这个安置点共规划安置53户142人,围绕‘记得住乡愁’,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着力打造安居、兴业、人和井泉。”柏垭乡党委书记熊雨蓉说。
同时,剑阁县还通过建设乡镇供水站、村组集中供水、红层机械取水,实现“村村都有自来水”。经过连续三年交通大会战,不但提前完成了一村一条硬化路的任务,还硬化了40%的组道、一半以上的入户路。
特色产业园,让农民融入现代农业
“输血”更要“造血”。“不帮老百姓找到生钱的好路子,脱贫奔康就是一句空话。”省级贫困村姚家乡银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增强说。经过考察学习并结合老百姓意愿,村里确定了“1+2”的产业发展思路,“1”指的是以食用菌(银耳、香菇、羊肚菌)种植作为本村主导产业,“2”指的是山羊养殖和蔬菜种植。截至2017年,银溪村已种植三种食用菌120亩,养殖山羊2000多头,种植蔬菜230亩,三大产业初具规模,年总产值200多万元,纯收入40多万元,人均增收600多元。
“今年脱贫的65个贫困村,均规划‘一司一社’,即村级集体经济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村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剑阁县扶贫局局长郑东方说,为了巩固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今年剑阁县提出“家家有个小庭园,每个贫困村有个特色产业园,每个乡镇有个现代农业园”,针对每个村因地制宜规划特色产业,做大剑门关土鸡、海椒等八条产业链。
百企帮村,建独特社会扶贫体系
为确保“脱贫攻坚处处有党”,剑阁县成立了由组织部、统战部等19家单位组成的社会扶贫指挥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等,与贫困村、贫困户有效对接。同时,发动百家企业帮村,13家国企、69家民企、16家社团帮扶26个贫困村和72个非贫困村;建立3个返乡创业园,在沿海民工务工集中地建6个维权工作站,在保护外出务工人员权益的同时,也引导企业和返乡成功人士到贫困村发展创业。
2015年,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在五指村、拱石村和莲花三村流转3369亩土地,进行有机蔬菜种植和优质畜禽、乡村旅游,带动38户10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广元鑫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祁有正说,“农民在产业园区务工每年可获得5000元收入,代养土鸡、鸡蛋2000多元,代养猪3000元,算下来,可增加收入1万余元。另外,农民还将得到企业利润5%-10%的分红。”
截至目前,剑阁县社会力量扶贫助贫资金累计达8500万元,吸纳和促进就业3507人,奖励助学6802人次,帮助贫困村推销农副产品销售额1.01亿元,在贫困村建产业基地101个、直接带动7825人稳定脱贫。农业新闻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