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网站首页|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农业新闻网
2015最新温县铁棍山药销售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村天地 >> 正文

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陕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内容字号:
更新日期: 来源:农产品信息网 点击: 次  [打印] [收藏] [关闭]

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
  ——习近平
  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陕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山阳县高坝镇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

  苹果产业已成为我省贫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图为旬邑县张洪镇秦家屯庄村果农将刚采摘的苹果装车。 记者 刘强摄
  记者 程伟 乔佳妮
  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补齐“最大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答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牵挂。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陕西正以超常规的举措和手段,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次“大考”,一次提升。
  剔除31万人,新纳入34.3万人,贫困人口定格228.7万人。这是陕西本着“宽进严出”,上万名干部历时两个月,精准到户、到人,清洗核查出的精准数字。
  召回1352名驻村干部,补充5770名骨干力量,整顿1348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这是陕西把最“硬”的干部用在最“硬”的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决心体现。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7万多家,互助资金协会4977个,受益贫困人口74万人。这是陕西让贫困群众紧紧嵌入产业链,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2017年,是陕西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系统提升的关键之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聚焦精准,靶向施策,统筹推进。绝大多数有扶贫任务的县(区、市)形成了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新局面;上万名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得到历练与成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开启美好新生活。陕西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百姓认可、干部认同、中央肯定。
  回首来路,陕西以整改为契机,以整改促提升,脱贫攻坚出经验、有亮点,孕育出全省上下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脱贫攻坚精神。
  立足当下,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战刚刚打响,陕西聚焦精准、聚力攻坚,不松劲、不放手、不停步,以更高的高度、更大的力度、更强的热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头等大事 关键战役
  7月1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19巡查组来陕巡查脱贫攻坚整改工作后认为,“陕西在整改中作出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工作措施,非常符合中央要求,非常符合陕西实际”。两个“非常”,表达了巡视组对陕西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
  这一认可,来之不易。
  陕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陕西的就有3个。目前,陕西共有56个国定贫困县(区、市),占全省县(区、市)总数一半以上;70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78.3万户、228.7万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要化压力为动力,直面困难、正视问题,从讲政治的高度,扎实推进脱贫攻坚。”4月11日,因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排名靠后被中央约谈的第二天,省委立即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娄勤俭发出了全省脱贫攻坚整改动员令。
  随后的3个多月,陕西脱贫攻坚经历了一轮“浴火重生”——全力抓整改,全面求提升,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经受检验、答出精彩。
  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政治站位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役,是党的‘三农’政策在农村的集中体现,是对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和党员干部作风的现实检验。
  “脱贫攻坚就是全省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大局,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
  “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和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以最坚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是全面工作的‘一号工程’。”
  ……
  认识的深化和提高,内化为全省党员干部的使命和担当,体现在全省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行动自觉上。
  4月17日,时任省委书记娄勤俭轻车简从,前往咸阳市暗访脱贫攻坚工作。一直到出发前,没有人知道此行的目的地。行车途中随时改变暗访路线,随机进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
  4月14日至16日,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风尘仆仆赶往延安部分县(区),深入贫困户家中,实地查看生活条件和脱贫情况,抽查驻村干部到岗情况。
  4月23日,省委副书记毛万春披挂上阵,亲任省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并在指挥部对各成员单位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察暗访、督导调研、一线指挥,只为一个目的:掌握实情、“解剖麻雀”,推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全省就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召开4次省委常委(扩大)会、6次省政府常务会(党组会)、10多次专题推进会、30多次指挥部会议。在关键节点,对标中央,明确规矩,夯实责任,强力推进。
  特别是4月份以来,暗访成为一种常态。仅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深入14个县(区)多次暗访脱贫攻坚;省委副书记、分管副省长每周选取1个市、2个县明察暗访;省级督导累计60余次,诫勉谈话661人。全省上下按照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的原则,主动认领问题,深入自查问题,彻底解决问题,形成了脱贫攻坚集中整改锐不可当之势。
  作风硬 脱贫赢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6月上旬,脱贫攻坚市际交叉检查结束后,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对排名全省后3位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对排名后3位的市和排名后10位的其余县进行了约谈。
  一定要把最“硬”的干部用在最“硬”的脱贫攻坚战场上——这是陕西脱贫攻坚的明确要求。
  脱贫攻坚的力量不断调整充实。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下,陕西很快成立了18个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脱贫攻坚指挥部,组建了八个行业扶贫办公室和两个协调组,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落实、政协第三方评估、“八办两组”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同时,严格驻村干部管理,撤换能力与脱贫攻坚需求不匹配的帮扶干部。全省完成对10153名第一书记的研判,召回1352名驻村干部,补充5770名驻村干部,组织处理108名,整顿1348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通过招聘大学生村官等,充实乡镇扶贫工作人员1978人,配齐配硬脱贫攻坚一线骨干力量。
  优秀,奖;落后,罚。
  “十条铁规”——“主官必须主责、主官必须‘解剖麻雀’、干部必须配硬、标准必须严格、考评必须严格、过程必须纪实、信息必须公开、暗访必须常态、监督必须有力、奖惩必须分明”,坚持动真碰硬,把各级领导干部肩上的责任压得更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3个多月、100多个日日夜夜,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农家。秦巴深处、渭河两岸、黄土高原,处处都有扶贫干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动人场面。
  “妻子得了尿毒症,家里条件确实困难,群众同意纳入贫困户,可他是村上干部,该咋办?
  “家里有房或有车,可是生重病,看病费用却不纳入支出,咋识别?”
  ……
  5月8日晚7时,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的村委会“上演”了一场大讨论。
  群众仔细问,干部耐心答。上河村的这一幕,是今年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清洗核查的一个缩影。
  陕西把握精准这一制胜“法宝”,提出了入户识别要在贫困户房前、灶前、主卧、厅堂四处照相;核查表上要有贫困户、村支书、第一书记、乡镇干部四方签字,通过这些“土办法”,让扶贫底数更真实,让贫困群众更满意。
  “宽进严出”的创新政策,实现了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错退一户。陕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只要贫困户有一项不达标的都要纳进来,落实帮扶措施;没有实现吃穿不愁、安全饮水、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安全住房保障的贫困户,或享受了扶贫政策,但达不到稳定脱贫、计入低保收入后达标的贫困户,一律不得退出,确保脱贫攻坚覆盖到每一个有实际需要的贫困个体。
  省扶贫办主任王卫华感言,干部作风更实,识别才能更精准,管理才能更精细。短短两个月,陕西剔除识别不精准的31万人,将建档立卡以外符合条件的34.3万人纳入帮扶范围,核定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3万户、228.7万人,为全省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奠定了坚实基础。陕西成为全国4个贫困对象动态调整的样板省之一。
  系统思维 统筹推进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
  每个地方扶贫对象不一样,工作方法也应该不一样。要以系统化思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在精准识别、精细管理上下功夫。
  5月中旬,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在咸阳调研时再次强调,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发展县域经济,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5月底,省委副书记毛万春抵达延安市洛川县调研,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加快实现精准脱贫,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
  统筹推进,精准发力,不是就脱贫抓脱贫,而是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工程,这是陕西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亮点。
  “以前在老家,干啥都不方便,现在搬到社区,白天在工厂上班,下班了还可以去广场跳舞,美得很。”11月9日,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居民程云对记者笑言。
  作为锦屏社区搬迁群众,程云的另一重身份是社区工厂员工。楼上是家,楼下上班,程云一个月挣2500元左右,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正是得益于平利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
  “搬迁群众最大的顾虑是后续生存问题,我们没有就搬迁而搬迁,搬迁之初,都会和群众签订搬迁安置、就业创业、旧宅基地腾退三项协议,让他们知道自己搬到哪里,收入从哪儿来,心里更有底,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平利县移民办主任范小东直言。如今,平利县11个镇31个安置点建成了社区工厂53家,就业3560人。
  以平利县为代表的易地扶贫搬迁是陕西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的样板工程之一。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中,陕西今年确立了“顺应规律、系统思维、‘四化同步’、统筹推进、一举多赢”的工作思路,推行“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工作模式,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有力助推了各地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已开工28万余套,涉及93.1万人,开工率93.6%;竣工17.6万套,涉及58.2万人,竣工率58.5%;入住10.9万户35.5万人,入住率35.7%。建成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260个,配套产业园区190个,实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因地制宜 精准发力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也是难中之难。
  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多次指出,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贫困户与当地脱贫产业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如果贫困户与经营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那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将贫困户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加快贫困户精准脱贫。”镇安县委书记李波的话,道出了全省越来越多领导干部的想法。
  47岁的周益思曾是商南县富水镇黑漆河村贫困户,想干事,无资金。自从商南县推出“借袋还菇”办法后,周益思加入合作社。龙头企业将生产的香菇菌袋免费提供给他,并承诺香菇收获时,按市场价回收;若行情不好,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周益思说,今年自己已发展1万袋香菇,赶上好行情,年底脱贫有望了。
  周益思是商南县创新推行的“借鸡还蛋”“借袋还菇”“借苗还果”“借鹿还茸”“四借四还”脱贫模式受益者之一。像商南这样把产业与贫困户捆绑发展的例子在全省比比皆是。千阳县搭建项目库、贫困户自主选择的“项目超市”模式,使近4万贫困人口受益;白水县“企业托管果园,产量保底、增收分成、贫困户与企业利益共享”的“果园托管”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问题……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陕西没有简单地采取给鸡、给羊,而是实行长、中、短项目结合,逐县逐村选准产业扶贫方向,通过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产业围绕脱贫布局,让脱贫融入产业发展,真正把贫困群众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了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一举两得。
  除了通过引进企业、培育产业项目支持脱贫攻坚外,陕西更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使贫困户联股联利联心,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壮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方共赢。
  50多岁的张春相,是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村民,也是村上合作社的股东。“当初入股时,我拿了2万元,还周转了亲戚1万元。想着多入些股,就能多分红嘛。”老张憨厚地笑道。以前守着家里近30亩地,一年到头还挣不到1万元,如今土地入股,有分红不说,他还在景区做收料员,一年工资就有3万元。
  曾经一穷二白的赵家峁村,在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思路,探索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经营新模式后,包括张春相在内的村民,不仅人人是股东,个个享分红,而且实现了由村民向股东和产业工人的双重转变。去年,全村集体资产已经超过千万元。
  在陕西,已有335个贫困村实行了“三变”改革,涌现出“党支部+合作社+‘三变’+贫困户”模式,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强化了基层党组织,也让贫困群众搭上发展的快车。礼泉县袁家村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全体村民受益;蓝田县董岭村170户村民与村委会签订土地经营权转让合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民稳定增收;洋县纸坊街道办事处草坝村,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家家入社,户户有股,村民收入、乡村治理、公益服务、组织建设多业并举……
  从陕北到关中再到陕南,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在农村调研时反复强调,要总结完善“三变”改革经验,丰富股份类型,激活农村各类要素资源,大胆探索贫困地区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子。
  农村“三变”改革这个抓根本、管长远的重要举措,已成为陕西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
  聚合力 帮扶更给力
  合力聚,脱贫赢。
  脱贫攻坚不是政府一家之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今年,陕西统筹建立了国企、高校、医院三大帮扶体系,推进“万企帮万村”“百所高校结对帮扶百县助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三秦巾帼脱贫行动”等,已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脱贫攻坚“3+X”全方位帮扶体系。
  目前,9个国企“合力团”覆盖9个市,助力产业就业扶贫,已对接项目144个,意向投资213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31个;103所高校与96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结对帮扶,开展教育、科技等帮扶,启动扶贫项目500多个;86家三级医院、218家二级医院、1830家县乡(镇)医院,分别对贫困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了全覆盖结对帮扶。
  助力陕西脱贫攻坚,还有兄弟省份的热心帮扶。今年陕西与江苏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重互补、强“造血”,不断促进两地经济协作,打造合作利益共同体。截至目前,两省达成产业协作、就业扶贫、助医助学、人才支援等合作意向项目189个、协议项目71个。
  在更多领域,全省脱贫攻坚创新举措不断,帮扶亮点频现:
  ——健康脱贫两手抓。一手抓精准施策减存量,一手抓综合防控措施控增量。全省今年新农合报销比例再次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万元降到3000元;投资2700万元,启动了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身普及等健康扶贫“八大行动”。
  ——就业脱贫有专岗。发展社区工厂扩大就业,拓展公益专岗安置就业,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全省各类资源向就业扶贫聚拢、资金向就业扶贫聚集、力量向就业扶贫聚合。截至8月底,全省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0.3万人,其中,公益岗位安置4.6万人。
  ——“四支队伍”聚合力。过去各干各的事,如今“抱团”助脱贫。今年全省对贫困村的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会班子“四支队伍”进行整合,协同作战,由县级统筹,选优配强工作队长,明确优化职责分工。
  ——资金聚合显效应。陕西明确规定,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每年不低于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30%,且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优先用于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2017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1亿元,已全部下达到县,56个国定贫困县整合各级涉农财政资金107亿元。
  ——“志智双扶”增动力。人无志不立,贫无志难脱。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脱贫攻坚,全面推广教育引导、道德评议等系统扶志措施,主动破除群众“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等思想顽疾,呈现出政策宣讲、新闻报道、文艺创作、社会宣传之间协同呼应、共同发力的良好态势,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全省累计开展集中宣讲1.25万场,直接听众50多万人次;省级主要媒体刊发报纸新闻1500多篇、播发电视广播类新闻1220多条,通过新媒体转载转发超过万条,推动形成脱贫攻坚的良好社会氛围;面向社会发放《陕西省脱贫攻坚政策摘要》110多万册,在全省56个贫困县(区)所有乡镇举办了图片展,并持续在各村(社区)巡回展览;积极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扶贫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1650多期、54万人次。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大考,考生就是全省参与脱贫攻坚的各级干部,评卷老师就是广大群众,尤其是没有脱贫的贫困户。
  在这场必须答好的民生考试中,实实在在帮扶,力戒形式主义,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全新作风。
  在这场必须答优的民生考试中,领导苦抓、干部苦帮,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民生赶考中,陕西要做的不只是228.7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而是要补齐建成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让三秦百姓齐奔小康。
  思想松不得 合力减不得 督查考核软不得
  今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座谈会,既是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的再部署,也是为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硬仗中的硬仗”进行的总动员。
  面对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这一次,陕西主动出击,紧跟步伐,行动在先,举措不断。
  7月24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陕西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由整改阶段转入以长效化、科学化、规范化、简约化为基本特征的常态化阶段。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明确要求要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个“硬仗中的硬仗”。
  “进入常态化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们面临的标准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要求不是松了而是更严了;难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省委副书记、省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毛万春坦言,“陕西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铁的作风抓工作、见成效。”
  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难度更大、担子更重,是因为陕西的脱贫攻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今年要完成40.4万人脱贫,1261个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摘帽。任务完成后,还有188万贫困人口待脱贫;
  ——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59.72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规模的26.11%,贫困发生率29.33%;
  ——482个深度贫困村,40%以上的贫困发生率,每个村贫困人口规模都在200人以上;
  ——全省因病致贫贫困户20.2万户,因残致贫贫困户13.7万户,分别占全省贫困户总规模的25.78%、17.48%,成为陕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为此,陕西一系列举措陆续出台——聚焦产业扶贫,深度贫困县可设立产业扶贫投资公司,直接承接省级产业扶贫投资基金;聚焦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公益专岗,优先安置深度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聚焦生态扶贫,把深度贫困县的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
  “今年我省在制定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的同时,更注重将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集中用于深度贫困地区。”11月6日,省扶贫办规划财务处处长贺宏文介绍,省上在对11个深度贫困县安排第二批中央扶贫资金时,对每个深度贫困县多倾斜1000万元,用于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全省目前累计向11个深度贫困县投入中央、省级、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11.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1亿元,启动产业建设项目600多个。
  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需要进一步“上紧发条”“拧紧螺丝”——“思想松不得、合力减不得、督查考核软不得”,切实做到认识上再提升,措施上再给力,保障上再加力。
  思想松不得——面对中央更加严格的考核、兄弟省份更加激烈的竞争、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容不得陕西有丝毫懈怠,要始终绷紧思想这根弦,不松劲、不放手、不停步。
  合力减不得——陕西有“八办两组”的脱贫攻坚主力军,也有各级帮扶力量的脱贫攻坚突击队,还有“3+X”的社会力量帮扶体系,只有聚合力、攻难点,才能让难点出亮点,让亮点更出彩。
  督查考核软不得——要用好考核评估,用好“三项机制”指挥棒,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倒逼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脱贫攻坚更有力度。
  唯脱贫攻坚为大,唯脱贫攻坚为先,唯脱贫攻坚为重。
  这一次,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中——
  我们要用“五个特别”的脱贫攻坚精神强力推进。
  我们要有聚焦精准,因户施策的脱贫举措全力保障。
  我们要让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全省人民勠力同心。
  干群拧成一股绳,不信脱贫干不成。
  打赢脱贫攻坚战,陕西必将更出彩。农业新闻网

2017“河南最美乡村”宣传推荐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
苏宁易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