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打响“储备棉去库存”之战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28日提供数据显示,今年挂拍交易启动以来,成交储备棉322万吨。通过最近两年两次启动储备棉去库存,总挂拍量737万吨,总成交量近590万吨,减轻50%以上的储备棉财政负担。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储备棉“去库存”初战告捷。
去库存:减轻50%以上财政负担。
今年3至9月,中央储备棉挂拍销售累计成交322万吨,意味着有1500万包棉花逐包剪开铁丝、取样、公检,日均检验棉花超过5万包。就像愚公移山一样,高库存“棉山”逐步削平。
供给总量不足,长期以来是我国农业发展主要矛盾,农业政策重心是增加产量。2011-2013年,三年棉花大丰收,国家连续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保护性价格敞开收储三年分别达323万吨、662万吨和658万吨,占当年度总产量的40%、87%和94%。在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护棉农利益同时,由于国际棉价持续低迷,进口价格大幅低于国内,收储压力陡增,市场机制失灵。超大规模储备,不仅对安全管理构成挑战,整个棉花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被阻断,财政承担大量保管及利息费用。
作为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品种之一,2014年起国家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工作。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和储备棉去库存政策综合发力,目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棉花产业链条各方面利益兼顾,以目标价格政策替代临时收储,将市价与目标价差直接补给农民,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
随着我国纺织产业技术升级,棉花需求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国内棉花产需开始出现缺口,近三年年均国内产需缺口240万吨左右。有关部门果断出台储备棉轮出措施,2016年5月至9月和2017年3月至9月,两次启动储备棉去库存,总挂拍量737万吨,总成交量近590万吨。
经过连续两年大规模轮出,中央储备棉财政负担减轻50%以上。储备棉轮出销售,保证了市场供应,库存数量也趋于合理,库存消化和市场稳定实现有效统一。
稳市场:内外棉价差缩小70%。
中国棉花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冯梦晓介绍,2017年预计全国棉花总产量584万吨,国内消费量预计为780万吨,供需仍有较大缺口,除适度进口外,仍需要发挥储备棉轮出的供求调节作用。
减下去的库存,有效补充了当年棉花需求缺口,不但解决需要“量”的问题,而且因为储备棉品级较高,满足了市场对较高等级棉花的需求,缓解市场供求中“质”的矛盾。去库存“减法”做成了增加有效供给“加法”。
据介绍,本年度棉花政策性去库存日均成交量2.2万吨,平均价格14754元/吨,折中等棉花价格为15962元/吨,与同期商品棉均价15926元/吨基本持平,国内外棉价差继续保持900元/吨左右,较前年3000元/吨左右的内外棉价差,缩小近70%。去库存期间,储备棉投放数量均衡稳定,成交价格波动保持在合理水平,最高成交价与最低价相差约1500元/吨,同期国内现货价格稳定在16000元/吨左右,波动幅度仅240元/吨左右。
冯梦晓说,此次改革采取国内外市场联动的轮出底价形成机制、建立了储备棉不对称轮换机制和常态化轮储决策机制。通过动态调节投放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收购旺季最集中的10月到次年1月停止投放,给新棉购销留出空间,避免打压市场,有利于棉农更多从市场实现收益。
调结构:全国70%市场份额“新疆棉”。
去库存、稳市场,得失成败要看种植结构是否优化,棉农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储备棉去库存,在保障农民利益前提下,有效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
数据显示,通过市场手段有效引导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转移,新疆地区近三年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3100万亩、2905万亩和3163万亩,产量分别为367万吨、405万吨和461万吨,已经占到全国产量七成以上。
新疆自然条件适应棉花生长,内地棉区生产相对分散,单产和质量不具优势,同时国家支付的目标补贴标准也只占新疆棉补贴标准的60%。引导冀鲁豫及长江流域一些传统棉花产区种植结构调整,改种更有效益的农产品,发挥了农业生产比较优势。
按目标价格补贴政策,2014-2016年度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分别为19800元/吨、19100元/吨和18600元/吨,2017-2019年保持在18600元/吨。当棉花收购市场价格低于当年目标价格时,两者差额部分由国家财政直接补贴到棉农手中。棉农自身不用承受市场棉价大起大落风险,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无论收购价格如何变化。
中储棉董事长谷玉有说,棉花去库存也成为衔接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纺织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上游推进农业优化种植结构,下游纺织企业能以较低成本稳定采购到优质原料,这对我国纺织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实体经济活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农业新闻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