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喝”上鲜豆浆
眼下,已经进入冬茬大棚蔬菜采摘期。从一个月前,东明县陆圈镇菜农董爱英种的黄瓜开始采摘,现在,她家管理的3个大棚每天都能摘五六百斤黄瓜。
董爱英的大棚位于绿宝珠生态农业科技园内,园区由山东绿宝珠生物肥业有限公司和东明县扶贫部门共同出资建设。园区从去年开始建设大棚,目前已经建成80个。种植户零租金承包大棚,农资、技术由园区统一提供,种出来的蔬菜也由园区统一对外销售,销售收入则由种植户和园区按照四六比分成。
跟常见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相比 ,董 爱 英 种 的 大 棚 要高 端 不少。从外观看,这些大棚全部采用钢架结构,没有厚厚的土墙,大大提高了种植面积。“传统大棚 的 棉 被 又 厚 又 沉 ,遇 到 大 雪天,容易把大棚压塌。这些大棚的棉被是新式材料的,像羽绒服一样轻薄。”她说。
11月11日,记者来到园区,陆圈镇王官屯村的杨建中用三轮车拉着一大罐新磨的豆浆来到基地。看到老杨来了,四五位种植户拿着大水桶,来接新鲜豆浆。
种植户们把接回来的豆浆倒进滴灌桶中,再加入腐殖酸和水,混合均匀后,打开滴灌系统,豆浆就被源源输送到每棵黄瓜根部。“每个大棚三四天滴灌一次,每次一个大棚都要用三四桶豆浆。”董爱英说。
杨建忠原来是做豆腐的,去年种植园区联系到他,希望他每天能为种植户提供鲜豆浆。“现在每天要磨150斤豆子,一天不落。”他说。
据园区负责人牛进仓介绍说,目前园区种植着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多种蔬菜,底肥全部采用有机肥,追肥环节采用豆浆、腐殖酸等,不用化肥。“种出来的水果黄瓜、小西红柿等蔬菜,生吃口感特别甜脆,销售价格也比普通产品高出一大截。”农业新闻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