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网站首页|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农业新闻网
2015最新温县铁棍山药销售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要闻 >> 正文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古老智慧弘扬农耕典范

内容字号:
更新日期: 来源:农产品信息网 点击: 次  [打印] [收藏] [关闭]

  全国政协委员陈晓华和全国政协委员闵庆文正在交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数千年的生息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根据独特多样的自然条件,凭借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由此衍生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为中华文明沉淀了深厚的根基底蕴。
  传承至今的农业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协调、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现实启示意义。如何挖掘、保护和传承好这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能为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哪些智慧?让我们听听两会代表委员怎么说。
  本报记者吴佩施维白锋哲
  见过红河哈尼梯田的人,无不被它的美所震撼。这片古老的“世外之田”,被誉为中国西南山区的农业奇迹,凝结着以哈尼族为代表的西南山地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心血。梯田上的稻谷和水系,梯田旁的森林和村落,梯田里的身影和歌声,所有的一切交织成了最宝贵、最鲜活的属于全人类的农业文化遗产。
  同样,在广西的龙胜、福建的尤溪、江西的崇义、湖南的新化等地,你都可以感受到如红河哈尼梯田一样的美,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古老智慧所带来的震撼。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只是中国众多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类,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历史留给后辈的宝贵财富,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更具有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如何?今后应该如何来利用和传承?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如何引领世界?代表委员们就这些问题展开热议。
  1
  从农业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
  与一般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不同,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系统,既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既有自然类的也有文化类的,而且至今依然在发挥着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
  “对于中国来说,农业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留下的印记。既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也对我们现代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很多启示。”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认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中国农耕文化;要了解中国的农业,也不能不了解中国农耕文化;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更不能忽视了中国农耕文化。农业文化遗产这个活化的载体,对爱农业、爱国家、爱民族都会起到很重要的正能量作用。
  长期从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闵庆文认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安全。闵庆文分析指出,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47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很多国外的项目都与中国密切相关,甚至于来源于中国。比如伊朗的坎儿井,与新疆的坎儿井异曲同工;日本和歌山的青梅和韩国的传统茶园,均来自于中国;日本佐渡岛的朱鹮,更是得益于中国的支持。因此,闵庆文呼吁,尽快发掘、保护以及向国际社会推荐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一种文化保护问题。他同时强调,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也是加强国家的文化自信。“我们现在谈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些低碳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很多都可以从我们的农业文化遗产地里找到。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技术,还需要汲取传统农业中的智慧。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对于解决当前全世界农业面临的一些问题都非常有价值。”
  “农村不一定需要繁华,但一定需要文化。在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中,要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认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对推进乡村振兴同样具有价值和作用。我国农村中有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许多美好甚至神圣的价值是万世一系,可以超越历史,必须要将农业文化遗产加以规划保护,挖掘其价值。
  中国经验走在世界前列
  作为农耕历史悠久、农业文明漫长、农业类型多样的国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无疑为人类生态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目前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15项,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从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起步,经过13年的发展,中国在遗产申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政策融合与机制建设、学科发展与能力建设、典型示范与推广等各方面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并直接推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工作,辐射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一个亮点。
  据陈晓华介绍,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经过一年的努力,初步摸清了家底。为了防止评定之后的不当开发和过度利用,农业部还专门进行了一次评估。“农业文化遗产是活态的体系,因此,我们确立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基本原则。”陈晓华说,“我们现在讲绿水青山,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这些在农业文化遗产中体现得非常充分,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农业文化遗产反映了乡村振兴的要求,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
  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中国探索出了发掘保护与利用传承的经验,为遗产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并成为助推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内蒙古敖汉旗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之一,当地生产的小米现已名扬四海。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市长孟宪东表示,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了经济、生态与文化的协调发展。他建议,各地一定要在发展中利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张世界级的品牌,依托生态和文化两大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福建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系统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当地一直在利用这张世界级名片做大茉莉花茶产业。对于当地的保护经验,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建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更要从全产业链出发,与温泉、旅游、文创等相结合,还可以延伸出相关的饮食产业,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写进乡土教材,提高文化遗产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
  “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威斯康星大学富兰克林·H·金教授,远涉重洋考察了中国古老的农耕体系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写出的《四千年农夫》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美国有机农业的‘圣经’。今天我们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将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所作出的新的贡献。”闵庆文希望,政府能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给予更高的重视,能够让我们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经验辐射更多国家和地区。
  以扶持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尽管走在世界前列,但陈晓华分析认为,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依然存在发掘不够深入、类型不够丰富、研究力量较薄弱、投入和宣传力度不够大等一系列问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事业,要一步步往前推。”针对这些问题,陈晓华建议,一是要加大发掘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文化遗产评定的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大保护力度,对遗产地要坚持保护优先,不要搞商业包装,尽量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三是要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让遗产地有更好的发展;四是要做好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走近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功能,我希望国家能够将农业文化遗产地纳入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在政策上相对倾斜,在资源上进行整合。”闵庆文呼吁,要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他同时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出台更高级别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可持续地进行。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建议尽快组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她认为,我国地域广阔,农业生产体系和类型多样,远超出目前91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范围。通过立法调研,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情况和保护现状,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的遴选、保护和利用要求,同时推动社会形成保护共识。
  “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有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先天性优势,特别是在特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各地一定要利用自身优势来拓展农业的功能,在利用中保护。”闵庆文强调,“农业文化遗产是活着的历史,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保存,而是动态保护,就是通过发展促进保护。当地居民是遗产的所有者和最主要的保护者,一定要让他们在保护中受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一直可持续。”农业新闻网

2017“河南最美乡村”宣传推荐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
苏宁易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