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网站首页|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农业新闻网
2015最新温县铁棍山药销售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要闻 >> 正文

弃有度 守有据 革新图再起——河北省棉花种植形势调查

内容字号:
更新日期: 来源:农产品信息网 点击: 次  [打印] [收藏] [关闭]

“国欣总会在内地植棉面积曾一路攀升,2012年最多到达了8万亩,而自2013年开始逐步减少,如今仅剩不到5000亩”,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卢怀玉谈起这个话题多少有些无奈。
  国欣总会总部位于河北沧州,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棉花种业为主业。其植棉面积的变化是河北全省棉花种植行业的一个缩影。
  棉花产业在河北省经济作物中长期占据第一位。近年来棉花产业经历了多次起落。2017年棉花价格有所抬升,但仍在中低位徘徊。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布局呈现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良好态势,但是存在着棉花面积显著下滑、供求不平衡等不利情况。沧州、邢台等地的棉企和棉农普遍认为,植棉前景虽有曙光,仍需砥砺前行。
  比较效益下降,棉田连年萎缩
  4月下旬,河北省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一次持续强降水。邢台市广宗县南塘疃村棉农回忆,从4月21号晚上开始降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才结束,很多地势低洼的农田积水严重,这让他们正值出苗期的棉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满脸愁容的南塘疃村村民张大姐说,她家的棉花地地势比较低,造成大量雨水汇集难以下渗,因此她家的损失最为严重。
  据了解,南塘疃村一带的土壤以沙碱地为主,不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因此棉花成为这里村民主要种植的作物。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过后,村民及时进行补种,才没让植棉面积再减少。实际上,广宗县棉花种植面积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持续减少,从曾经的45万亩下降到如今的21万亩。原因主要是受行情影响,种植棉花的效益日益下降;再加上种棉花管理麻烦,费时费工,占用了农民外出打工的时间,棉农的种棉积极性越来越低。
  贺家庄农民贺英川,家里有8亩地,以前都是以种植棉花为主,随着行情变化,现在改种了油菜、花生、玉米、谷子等。
  “以前是全县种植,目前种植主要集中在北塘疃镇、冯家寨等传统种植区,其他乡镇农户种植主要是自用。”广宗县农业局相关人员介绍。
  与广宗相邻的种棉大县威县面临同样的情况。这里多是盐碱地,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庄稼,多年来以种植棉花为生。今年59岁的魏华中是威县固献乡魏家寨村人,家里种了30亩棉花。“这几年棉花市场价格低,一年下来也就收入1000多块钱。现在全村有3000亩地,有五分之三的地因为水质问题还在种棉花,其余的地通过打机井都已经种小麦、玉米了。”同村的魏麒麟因为打机井后浇水方便,今年13亩地全部种上了小麦。
  “从目前形势看,全省棉花生产总体情况是呈‘两增一减’态势,即面积减、单产增、总产增。去年全省播种面积413.99万亩,比上年减少18.87万亩,减4.36%,下滑趋势减缓,是2000年以来我省棉花面积最低的一年。”河北省农业厅特色产业处处长王旗说。
  “没条件改种的,种棉更稳妥些”
  “我们2011年开始在新疆建厂租地,2013年开始大批转移。目前新疆植棉面积4.5万亩,计划5年扩大到10万亩。经营数据显示,新疆国欣的经营额和利润率已经超过了河北国欣。”面对河北乃至内地植棉形势的疲软,国欣总会及时向我国棉花面积最大的优势产区——新疆战略转移,并迅速站稳了脚跟。看着报表上漂亮的数据,卢怀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不是所有棉农都能像国欣总会这样可以游刃有余地调整计划。
  威县冯家寨镇南张葛村关凤平一直坚守着自家的20亩土地,多年来一直还在种植棉花。问其原因,他说,自己都50多的人了,不愿意出去打工,在家种棉花都成习惯了,改种其他农作物一是缺乏经验和技术,不如种棉花保险,一亩地收入1000多元,虽不高但风险少;二是儿子外出打工了,孙子没人带,自己在家到点接送孩子上下学,其他时间就到地里管理棉花,没时间出去打工,也没想着出去打工。
  据资料显示,威县属于黑龙港地区,历来缺水。目前,井深普遍达到400—500米,可以说已经到极限。随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深化,水价改革势在必行,当农民需要买水浇地时,种耗水作物肯定是相当受限的,这时棉花无疑又成了首选。
  邢台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翟晖分析说,即使要进行结构调整也不能跟风种植,也要考虑受市场制约等多方因素。特色种植效益虽高,但市场受限,小面积的订单生产尚可考虑,大面积盲目生产只能是“死路一条”。
  邢台市农业局种植业科一篇调研文章中提到,2014年谷子价格平均每斤4元,2015年多县出现蜂拥而上的局面,导致谷子价格减半;同年辣椒行情又看好,但如果都种辣椒,恐怕仍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尽管广大棉农非常想调结构,但苦于没有大面积调整的空间,无奈之下,还得种棉花。
  “我们在调研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选来选去也没啥能种的,种啥也不行,还是种棉花吧,收多少算多少。”翟晖告诉记者。
  棉业向优势区集中,呼唤种植模式变革
  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植棉效益下降、乃至亏损,种植面积不断下滑,且这一趋势短期难以扭转。面对内地棉花生产的“冬天”和基本触底的棉业,未来是否还有反弹空间,棉业在内地到底还有没有前景?
  “此期正是棉花产业休整期,正是产业洗牌、技术革新的重要时期,下一次棉花革命将是‘种植模式革命’,我们应该卧薪尝胆进行技术储备,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邢台市农业局副局长路随增坚定地告诉记者。
  当然,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东山再起”要与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宜棉则棉、宜粮则粮、宜果则果、优化调整种植结构。
  西沙河流域内的袁庄村是威县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2014年,袁庄村村民袁书洲将他家的5亩土地流转,并将领到的3000元扶贫款作为股金投入企业。“每亩地有租金,自己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年底还能分红,年收入超过2万元没问题。”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威县打破了“棉花独大”的产业结构,梨果业实现快速发展。
  威县“由棉到梨”的转变体现了河北省种植结构的调整规划。河北省农业厅一份资料中提到,全省棉花种植向邯郸、邢台、沧州和衡水4个黑龙港流域优势区域集中,优势棉区植棉面积占全省植棉总面积的85%以上。
  “在因地制宜进行种植区域调整的基础上,要重点解决困扰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问题和植棉效益问题。”路随增分析说,制约棉花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因素是棉花机收,从土地政策层面看,在内地现行的承包制度和植棉效益不易形成大规模种植局面,因而应顺应生产实际研制适合内地的中、小采收机型。
  “靠适合机收的优良品种改变种植模式,靠棉花前重式轻简栽培技术减少农事操作用工,靠分级采摘减少三丝提高效益,靠粮棉间作、订单生产规避植棉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的实施,棉花产业终会再次迎来发展契机。”路随增最后总结说。农业新闻网

2017“河南最美乡村”宣传推荐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
苏宁易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