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玉米螟的幼虫啃食玉米的各个部位,影响玉米生长,特别是在开花期,玉米螟幼虫可能咬断花蕊造成授粉失败,直接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虽然通过喷洒农药可以较有效地防控玉米螟的发生和为害,但常年大量地使用农药防治,会导致玉米螟抗药性的逐年增强,不但影响防控效果,也会影响玉米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了寻求有效防控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技术,农业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自然界的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利用赤眼蜂寄主玉米螟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但由于一段时间以来人工繁育赤眼蜂的技术尚未成熟,所以利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的技术一直未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近年来赤眼蜂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我国通过大面积释放人工繁育的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绿色环保并具有长效防治的作用。
利用赤眼蜂防控玉米螟的技术要点
(1)赤眼蜂的释放时间:应与玉米螟的产卵期对应,一般在玉米小喇叭生长期开始田间释放赤眼蜂,每星期放一次,连放三次。
(2)放蜂数量:每亩每次放蜂1万头。
(3)放蜂方法:每亩设5个释放点,在放蜂点选1棵玉米植株中上部的叶片,将蜂卡粘在叶片背面的主叶脉上。
(4)注意事项:
①准确掌握蜂卵发育进度;
②不要将赤眼蜂与农药、化肥混放,以免农药、化肥将赤眼蜂杀死;
③防止阳光直射蜂卡,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蜂卡;
④放蜂时如遇小雨可继续放蜂,如遇大雨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处平摊,雨后立即放蜂。
以上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还能达到防治效果,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玉米,提高了玉米种植效益。农业新闻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