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柑橘飘香脱贫攻坚路
7月29日,重庆市云阳县。与县城一江之隔的对岸,2000余亩橘园如一条玉带,镶嵌山腰。走近,一颗颗鸡蛋大小、翠绿的幼果悬挂枝头,散发着阵阵清香。
这片橘园,属盘龙街道活龙社区居民所有。活龙社区此前叫活龙村,是移民村,总共846户。刚刚过去的一年,参与种橘的833户产出柑橘300余万斤,户均收入8000元。云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户籍人口136万,三峡移民165200人,2014年贫困率12.8%,在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外地打工。
地处三峡腹地,气候温润,云阳历来适宜种橘。云阳与橘,有一段曲折的缘分。
古籍记载,2000多年前,汉代专设“橘官”,管理当地柑橘种植及上贡。此后,云阳贡橘美名传扬。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柑橘产业异军突起,而云阳柑橘由于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创新与竞争意识薄弱,一度产销遇冷。
活龙社区43岁的冉绍忠记得,直至2003年,当地柑橘卖价数年未涨,每斤仅卖得五六毛钱。
卖不出价,有人砍了橘树,改种玉米、李子等。但是,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零零星星也难成规模。冉绍忠则随大伙儿出门打工,浙江、广东、新疆都去过,去的最多的是制衣厂。每个月3000多元工资,刨去基本的生活开销,“一年也剩不了多少。”
冉绍忠没想到的是,自己十多年的打工生涯,会因为社区干部冉小利,转了弯。
1980年出生的冉小利,大专读的是计算机管理与运用专业,出校后,在珠海一家电子厂做管理。2003年,因为要回乡结婚生孩子,她辞了职,回到活龙社区。
2004年,冉小利当选社区干部。看到乡邻们包括自己的父亲整天在地里辛苦忙活却收益寥寥,冉小利心里不是滋味。
云阳种了两千多年的橘子,真的就翻不了身吗?冉小利随其他专干去万州、巫山、奉节等地,找果农学习,找技术专家探讨。最终,社区决定,结合土壤、气候优势,错位发展,带领大伙儿种植晚熟柑橘,并实施统一管护。
一开始,大伙儿没信心,许多人持观望态度。冉小利挨家挨户上门宣传。2005年,社区首批共种植1000亩柑橘。三年后投产,眼看收益不错,2009年,社区又增种了1000亩。活龙社区的晚熟柑橘,每年在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成熟,与市场其他柑橘形成了时间差,得以获得一定价格优势。但冉小利没有满足于此。
怎样让柑橘品质更优良?成为这些年冉小利操心的事。在农村种过地的都知道,相比有机肥,用化肥农药浇灌出来的果子,不仅味道不够纯正,还会污染环境,“怎样让柑橘味道好、产量高,又不污染环境?”
冉小利一趟趟跑县农委,邀请专家来田里指导。渐渐地,太阳能杀虫灯安装起来了,诱蝇球挂起来了,有机肥用起来了……系列生物防控措施在橘园全覆盖,长出来的果子脆嫩化渣、越来越酸甜可口。
最近几年,活龙社区的晚熟柑橘,均价卖到了2元/斤。卖果时节,果贩上门收购,社区举办农旅结合的“采摘节”,再加上微商渠道,“销路不愁”,还走出国门,销至东南亚。这两年,居民们又补种了200余亩。
眼看家乡柑橘再度飘香,2016年,冉绍忠决定回乡,打理4亩橘树。去年,他家卖果收入两万多元。打理果树之余,冉绍忠在家开副食店。他觉得,相比去外省打工,收入没有降低,照顾了家里,人也没那么累。
活龙社区只是云阳县柑橘种植的一个缩影。云阳县果业局局长陈雁介绍,从2007年到2012年,全县以年均3万余亩的速度,扩大柑橘种植规模,目前已达30万亩。其中,晚熟品种占三分之二。
去年,全县柑橘总产21万吨,产值8.5亿元,涉及7.1万户。一些贫困户也在柑橘产业中增收、脱贫。截至2017年底,按照人均年收入3600元标准, 云阳县有32581户贫困户、122329人脱贫,贫困率降至1.5%。
“更大的是生态效益。”数据显示,沿江新种的橘园,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了5.8个百分点。同时,全县推广橘园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30%。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70%。“我们相信,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陈雁说。
然而,对于刚刚通过脱贫验收的云阳来说,农村、农业的发展还面临着重重困难。
7月29日,记者在柑橘园发现,有些青柑橘上已经有了拇指大的白点,农民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干旱,太阳晒伤了果皮,此前,已经连续十五天没有下雨。 “我们还是靠天吃饭,幸好今天下了大雨,否则柑橘会减产。”活龙社区支部书记石思河介绍说。
尽管紧靠长江,但云阳多是山地,干旱还是时不时的卡着农业的脖子。石思河说,遇到干旱,离长江近,地势低一点的地方可以抽长江水抗旱,地势高的地方只能依靠抗旱池存储山泉水、雨水抗旱。目前,抗旱池数量有限,有一半柑橘园没有抗旱池,一立方米抗旱池的成本是五六百元,一亩地至少需要一个二三十立方米的抗旱池。
“防止小康路上掉队,我们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国家的支持。”盘龙街道党工委书记周道吉介绍说,除了抗旱池的建设,交通仍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难题,目前云阳县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农村大部分入组道路没有硬化建设,多是羊肠小道,进入柑橘园的农田小道大部分也有待建设。农业新闻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