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粮大县的粮食安全现状与建议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确保粮食安全面临更高要求。笔者以河北省磁县为例,从全县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下步工作建议进行了认真研判和深入思考。
一、粮食生产现状
磁县地处河北省最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季风突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全年无霜期近200天,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6-8月份,气候条件适合各种作物生长,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磁县辖11个乡镇、262个行政村(含18个居委会),总人口50万人。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区,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县耕地面积43.5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6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6.3万亩。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万亩左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20万吨以上。农作物种类齐全,粮食有小麦、玉米、谷子、甘薯、各种豆类等;棉花、油料、蔬菜等都有种植,油料有花生、油菜籽、芝麻,以及油葵、蓖麻等。据统计数字显示,2020年,全县实际粮食播种面积52.49万亩,总产21.32万吨(4.26亿斤)。其中:小麦播种18.35万亩,亩产392公斤,总产7.19万吨;玉米播种29.4万亩,亩产438公斤,总产12.89万吨;谷子播种2.46万亩,亩产201公斤,总产0.43万吨;豆类播种0.59万亩,亩产169公斤,总产0.1万吨;薯类播种1.69万亩,亩产1908公斤,总产0.65万吨。
二、磁县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近几年来,磁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瞄准粮食安全生产这一总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两减、两增、一扩大”政策,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旱作农业、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粮食高产创建、良种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阳光培训工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的实施落地,通过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新模式的探索引入、新设施的建设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耕地地力,稳定了粮食产能,确保了口粮安全,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产。结合生产实际,磁县粮食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瓶颈。
一是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虽然依靠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对耕地数量进行了补救,但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现有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分布散,光温水土资源配置差,新增耕地一般很难达到优质水平等情况普遍存在,呈现出耕地重心“漂移”、优质耕地尤其是城镇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流失、耕地质量水平总体降低的趋势,高标准农田较少。
二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受粮食价格偏低、种粮效益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户为追求农业生产利润,改变原有种粮习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现象增多。随种随收随卖,家庭储量普遍不足。
三是部分山丘区耕地种粮效益不高。一方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少部分耕地产量偏低;另一方面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多数种粮劳力为农村妇女和老年人,在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上不高,效益低下。
四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急剧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物资价格上涨较快,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惠农支农政策,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粮食生产收入相对较低,多数农民为追求经济效益,只有改种其它农作物产品。
五是受国际国内粮食供求关系、新冠肺炎疫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粮食价格偏高,日益上涨的粮价给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粮食安全保证带来了新的压力。
三、应对粮食安全的对策思考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县域的安定,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做好粮食安全稳定,确保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的目标是我们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1.夯实农业基础,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是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持续改善提升农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结合山丘区地理资源特征,大力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在山丘区建设新型软体集雨水窖、抗旱保水剂等项目,改善山丘区农业生产水利用条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种粮面积,提高单产产量。三是大力发展抗贫瘠耐干旱谷物种植,积极争取扩大谷子种子面积项目资金带动,从林下耕地、闲散地、撂荒地中要面积,引导农民大力开展谷子种植,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四是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引进、筛选一批优质高产、广适多抗和适合机械化、设施化的突破性新品种,实现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五是积极推广冬小麦节水节肥高产栽培技术、小麦高效节本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小麦节药增效控害技术、一喷综防技术等5项主推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在玉米生产上,积极推广合理密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技术、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减灾技术、晚收技术等5项主推技术,提高玉米产量。
2.落实扶持政策,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推进。一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从政策、资金、措施等方面充分调动粮农种粮积极性。切实加强粮食保护措施,严格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粮食保护价,坚持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二要加强农资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积极扶持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生产,规范农资生产市场,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确保价格基本稳定。三要坚持“粮袋子”责任制。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和稳定商品粮基地。四要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引导力度,从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鼓励部分有技术、有能力的年轻人回家充当新型农业发展的领头雁和生力军。
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粮食质量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既是加快新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保证,将科技兴农作为当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一要加强农业知识的推广。要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设立日常咨询中心等措施将现代农业科技传送到千家万户。二要加快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加强农机使用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机操作能手,促进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三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加大对农技部门开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示范和推广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大力支持农业科研部门研究开发适应磁县自然气候条件的各种粮食新品种,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改善粮食产品品质。在耕地面积不能增加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4.积极整合资源,实现农业产业整体升级。一是逐步改变现有传统的分散式、粗放式的家庭经营模式,探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走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的规模经营道路。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前提下,通过土地资源的资本化,鼓励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入股或转租的方式,实现形成土地要素集中的规模经济效益,提升耕地产出率、利用率。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坚持合理、节约、循环利用资源的原则,积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努力发展高效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农业发展,严格执行化肥农药零增长,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土壤酸化治理等减肥增效技术,确保耕地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口粮安全。
5.严格耕地保护,攻克耕地占补平衡关。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鼓励开发未利用地,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建立耕地储备库,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二是科学制定土地规划计划,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切实实行基本农田“五不准”( 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以及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切实做到能用荒地的不用耕地,能用劣地的不用好地,可征可不征的尽量不征,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必须征和必须用的尽量少征少用,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控制。在城镇规划上,尽量盘活存量土地;在企业立项上,应当与产业特点、投资规模挂钩,防止投不多的钱,办不大的厂,占很多的地。三是全面推进耕地污染整治、土地开发整治,通过耕地整治、复垦、开发等推进具体性举措,切实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确保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6.强化粮食储备,增强粮食安全忧患意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真正、足够的粮食储备,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综上,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粮食储备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粮食储备库作用,对现有储备条件进行改善的同时积极扩大储备能力。借鉴上世纪80、90年代“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办法,一是加强优化各地方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权责清晰、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强化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损等措施,消除各类粮储安全风险隐患,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二是提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自愿储粮意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在全国推广制式家庭储粮设备,调动粮农储粮积极性,真正实现藏粮于民,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三是加大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储备能力建设的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稳产增产“硬核”力量,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保障地方粮食安全。
通过深入调研,笔者认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具体措施,只有始终增强粮食安全忧患意识,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真正实现粮食安全、社会和谐稳定。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