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网站首页|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农业新闻网
2015最新温县铁棍山药销售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成果 >> 正文

科技是粮食丰产的发动机

内容字号:
更新日期: 来源:农产品信息网 点击: 次  [打印] [收藏] [关闭]

科技是粮食丰产的发动机

  ——吉林省副省长王化文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聚焦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决定用5年时间,把全省粮食总产量提高并稳定在600亿斤的阶段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吉林省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粮食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日前,吉林省主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王化文,畅谈了在依靠科技确保粮食丰产增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科技日报记者:“十一五”以来,吉林省围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化文:5年来,在科技部等部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承担单位的不懈努力,吉林省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玉米丰产高效。首先,技术创新与集成成果突出。建立了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区玉米宽窄行交互种植等3套技术模式。创造了雨养条件下,我国春玉米亩产超吨粮的最新纪录,并历史性突破了百亩全程机械化超高产栽培的目标。5年来,共获得科技奖励14项。

  第二,技术示范成效显著。在重点建设的8个示范县(市)开展了“一田三区”建设,累计示范推广玉米6021.59万亩。8个示范县(市)玉米面积占全省玉米面积的50%左右,而玉米增产量占全省玉米增产总量的80%。

  第三,平台建设硕果累累。建立了3个区域性超高产研究平台、8个粮食丰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5个专业性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基地。组建了国内玉米栽培领域一流的研究团队并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

  第四,技术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建成16个省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并以此为依托,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派100余名科技特派员。针对不同区域,以现场会、培训班、农家科技书屋等形式累计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20万人次。同时,建成覆盖8个示范县(市)的省、市、县三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满足农业多层面需求的科技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第五,组织管理运行体系日渐成熟。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长牵头,分工明确,合力推进的组织管理体系;各示范县(市)也参照省里的组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本县(市)的示范推广工作。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制定了《管理办法》,与各承担单位签订了任务书,明确各单位的责任。探索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科研合作联动机制,如,组织省内外9个研发单位密切合作,促进多学科优势资源的整合,并根据攻关任务和生产的发展需求,采取不同运行模式推进成果产业化,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合作机制。探索“集成—单项突破—再集成”的技术创新机制,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建立适合不同区域的技术模式并进行推广应用;根据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组织科技人员集中进行单项技术攻关;攻关突破后,再集成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建立了联动长效机制,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与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紧密结合,建立起内外结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与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些运行机制方面的创新,有效保证了丰产工程的顺利实施。

  科技日报记者:吉林省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有什么打算?

  王化文:“十二五”期间,围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省的重点工作是:第一,强化组织保障。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纳入政府工作之中,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协调指导作用,保证工程匹配资金足额及时到位,集中组织全省农业优势科技资源和力量,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第二,健全运行机制。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科研合作机制和联动长效机制,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及专家大院建设,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每个辐射县建立1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搞好科技特派员等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建设。

  第三,扩大示范效果。将工程的示范工作拓展到10个县,覆盖全省主要产粮大县,探索玉米亩产量12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8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技术体系;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集成建立体现区域特色的粮食生产技术体系,以技术集成和示范带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王化文最后说,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民生、经济以及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吉林省将继续增加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为维护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梁宝忠)

2017“河南最美乡村”宣传推荐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
苏宁易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