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价上扬为何养殖“疲软”
近年来,随着牛肉需求的不断增大,牛肉价格一路上扬,按照经济学原理,价格上涨会刺激生产,增加供应,但目前的现状是肉牛养殖不增反减,这是咋回事?
“养牛周期长,收益慢,让养牛户打了退堂鼓。”灵璧县养牛协会一位人士说。在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之时,农村常见的养牛模式是养母牛下小牛,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牛在皖北农业生产中不再有用武之地,于是完全以商品形式存在,投入和产出就成了养牛户考虑的首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为“造牛机器”的能繁母牛日渐成为养牛户眼中的“赔钱货”。过去灵璧县的能繁母牛年存栏量高峰时达7万头,现在只有1万多头。能繁母牛存栏不断减少,造成繁殖体系缺失,导致肉牛产业缺少“源头之水”。目前,灵璧县养牛户多采用“快进快出”方式,从东北购进“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往往育肥半年左右即可出栏;有的养牛户甚至购买400公斤以上的大牛育肥,随机出栏。这种重育肥、轻繁殖的短期行为很难保证当地肉牛供应。
资金占用大、市场风险高也让许多养牛户望而却步。肉牛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饲养能繁母牛自不必说,买“架子牛”育肥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按目前的市场行情,以购买50头“架子牛”育肥为例,照每头300公斤重、每公斤33元计算,买牛需投入近50万元;以每头“架子牛”每天饲养成本15元计算,按8个月出栏计算,育肥需投入18万多元。这样,养牛的总成本达到了68万元。而以一头牛出栏时550公斤,整牛以每公斤27元售价计算,50头牛可卖74万多元,理论上算,养50头“架子牛”只挣了约6万元。如果不幸买到病牛、灌水灌沙牛和品质不好的牛,或在长途运输中管理不当发生掉膘甚至减员,牛未到家就先折钱;养殖中出现病死牛,更会赔老本。同时,由于这几年“架子牛”不断涨价,买牛育肥的利润越来越薄。“手头有70万元干啥挣不到6万元啊,何况养牛付出多、风险大。”灵璧县养牛业一位人士说。
肉牛扶持政策少也影响许多养牛户的积极性。养猪享受政府补贴,能上政策性保险,然而,多年来,肉牛养殖却缺乏这类扶持政策。去年9月,安徽省出台了《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肉牛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但到目前为止缺少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例如,《意见》中提出“保障养殖用地用电”,但一些养牛合作社申请养牛用地却迟迟不能获批,妨碍了进一步发展。
国内肉牛供不应求,价格高企,甚至“一牛难求”,使得牛肉加工企业纷纷转而进口丰富又便宜的外国牛肉。荷金来农业公司从2011年起,公司生产则全部采用进口牛肉,因为进口牛肉比国内同品质牛肉便宜一半。据该公司负责人称,目前省内的牛肉加工企业使用的牛肉基本都是进口牛肉。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