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研发出来的新品种,谁负责推广。农科院有位老师推广了8年,现在人都退休了,品种还没有推广出去。”王贺祥说,这个品种在河南某地老百姓都说好吃,拿到北京却没有市场。
据悉,目前我国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多达50种,在世界上居于第一位。我国食用菌的育种目标,也从20世纪80年代以产量为主,转向以优良的综合性状为主。在10月21日于天津开幕的上述展销会上,参展的新产品达到2000多项,其中不乏令人惊艳的新品种。
然而,新品种要被市场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食品有一定的地域性,有人喜欢吃,有人不喜欢。传统的品种没问题,如果要种植一些新的品种,就需要开拓市场,通过市场检验的才能推广。”王贺祥说。
深加工产品:保健品道路漫长
未来食品的方向,除了更注重营养、健康之外,口感和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大势所趋。
有专家指出,目前欧美和日韩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几乎已经达到完美,可开发的技术空间有限。全球食用菌产业升级的重点在于,研发方向由食用菌育种和栽培研究转向食用菌功能食品开发。
反观国内,食用菌加工尚未做成大产业。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我国食用菌产量的90%以上以原产品作为蔬菜销售,其中简易加工品(干制品除外)和保鲜品,如清水罐头、速冻菇、盐渍菇,约占7%,其余的加工品仅占总产量的3%,制成功能食品和药品的比例更少,仅占0.6%。
谈到食用菌加工,《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对市场前景并不看好。
杨国良认为,从归属上来说,蘑菇是蔬菜类产品,总体而言还是以鲜食为主。“不单是国内,国际上也是这样。美国主要产销双孢菇,其中87.35%鲜销。”
根据近期《食用菌市场》给出的蘑菇产业数据,美国2012~2013年双孢菇总产量8.77亿磅,加工产品为1.11亿磅,仅占总量的12.65%,且以罐头为主。
王贺祥指出,菇农将夏季生产的大量草菇中的售余部分加工成干草菇或罐头草菇,冬季生产的金针菇售余部分加工制成盐渍金针菇或罐头金针菇,春秋季生产的香菇、双孢蘑菇等各种食用菌加工制成各种形式的食品,有利于均衡市场,满足食用菌的全年供应。
问题在于,食用菌是食品,数量多,在供应丰富时进行加工很难获益。“原料满大街都是。白菜即使加工了,也还是不值钱。只有当原料奇缺时,加工升值空间才能更大一些。”王贺祥说。
是否适合进行加工,也与食用菌的品种有很大关系。
“双孢菇相对加工罐头较多,国家用来换汇,出口量很大。干制是在蘑菇市场销量不好时采取的措施,同时也能缓冲淡季市场。”杨国良表示。
“有些品种以鲜销为主,有些食用菌品种,譬如木耳、银耳,则以干品为主。还有一些用于出口的,比如双孢菇,都是做成罐头。”王贺祥说。
食用菌加工要根据市场需求。“除了灵芝之类,食用菌目前主要是从食品角度进行加工,保健品是另一个方向。保健品已经脱离食品范畴,需要申请并经过国家审批,控制较严。”王贺祥说,消费者喜欢具体的功效,保健品的功效必须清晰、明朗,否则市场就不太好。
“用食用菌加工保健品不会成为主流。这类产品相对总量而言较少,而且因为价格高,也属于少数人消费的奢侈品。”杨国良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西红柿,也有从中提取番茄素的,但是总体上还是作为蔬菜销售,相对总量来说是九牛一毛,始终是小众市场。”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