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只造福国人,外国人出多少钱也不卖
4月10日,在登封市唐庄乡三官庙村一处山坳里,600亩苹果树绽放花蕾,农民果树专家林芳立正在向果农传授疏花技术。果农张昆杰兴奋地说:“这些果树是2012年3月才栽种的,去年就挂果了,亩产达700多公斤。今年看这开花率,亩产最少可达2700公斤。林老师发明的这项‘芽苗栽植,早果速丰’技术果然名不虚传,果农们有盼头儿了!”
出身不好,给生产队看果园
今年66岁的林芳立是偃师市缑氏镇唐僧寺村的普通农民。1971年,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因家庭出身不好和其他原因,还没毕业的林芳立,被迫含泪离开了偃师县(现为偃师市)第二高中。23岁的林芳立被生产队派去管理果园。当时,村里只有8亩苹果树,高中肄业的林芳立此前从来没有读过果树种植方面的书籍,更不懂果树的管理技术,尽管他不怕吃苦受累,像管理地里的庄稼一样精心为果树浇水、施肥,但是,这些果树就是光长条子不开花,也不结果。8亩苹果树还没有1亩红薯的收入多。1979年,生产队不让他再管理果园了,可倔强的林芳立哀求着对队长说:“能不能让俺再干一年,就一年!”队长还是被他的执着感动了。
林芳立苦闷、困惑:好端端的果树为啥不开花结果呢?
1979年底,林芳立带着卖鸡蛋得的4元钱坐上了去郑州的火车。在河南农业大学园艺系,他见到了田淑民教授。听了田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林芳立懂得了果树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的关系,由于营养生长过盛而导致生殖生长的减弱。田教授还向林芳立传授了果树的授粉技术。
临回偃师前,异常兴奋的林芳立专程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两本书:《果树栽培技术》与《苹果生长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趟,啃着干馍的林芳立冒着大雪,步行70多公里,但他心里却热乎乎的。
回来后,通过环剥、倒贴皮、大扒皮试验,果树开满了花。通过人工授粉,当年,8亩苹果树喜获丰收。
承包果园,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1982年,生产队把苹果园承包给了林芳立,年承包费为1520元。为让老果树产生高效益,囊中羞涩的林芳立向亲朋好友借款900元购买农资,吃住在果园,细心观察果树的长势,加强果树管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秋天,林芳立的果园大获丰收,纯收入达到14180元,成为村里的首个万元户,并被当时的偃师县政府隆重表彰。
受表彰的当晚,异常兴奋的林芳立大哭了一场,从不喝酒的他一下子喝了半斤白酒,不省人事。
林芳立成了名人,一些种果树的农民纷纷前来求教。缑氏村农民郭永乐种了12亩苹果树,因不懂果树种植和管理技术,果树同样是不开花、不结果。在林芳立的传授下,1983年,郭永乐的果树获得大丰收,也成了万元户。之后,林芳立在管理好自家果园的同时,成了当地有名的果树专家,林芳立毫不保留,有求必应,他希望用自己掌握的果树栽培技术帮助更多渴望致富的果农。
1984年,林芳立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林芳立利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大胆带动村民栽植了500亩巨峰、红富士、黑奥林等大粒葡萄。1986年,葡萄亩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
致富后的林芳立把葡萄种植技术向全村推广。自1990年起,林芳立先后引进100多种葡萄,带领全村村民种植葡萄,村民们靠种植葡萄逐步富裕起来。在林芳立的示范带动下,当地及周边乡镇的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万多亩。
潜心钻研,“早果速丰”技术获得成功
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林芳立始终没有忘记那个让自己魂牵梦萦的苹果。
传统的苹果种植是采用成苗种植,四年到五年方能结果,六年到七年才能进入盛果期。而对于果农来说,如何能让苹果树早开花、早结果,早受益,是他们急切的期望。自知知识浅薄的林芳立自学了高中课程,并自费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进修三年,系统学习了国内外最先进、最前沿的果树栽培技术。
1989年,他向洛阳市林科所提出“苹果早熟丰产”课题,并得到国家林业部的批准,集中了当时全国最有名的138个林果专家开始研究攻关。然而,直至1996年,此项技术仍毫无进展与突破,这个研究课题也被搁浅。
而林芳立的研究却并没有停止,他上洛阳,到郑州向专家求教。他每天坚持住在果园里搭起的小窝棚里,为了一个果树的促生物质,他翻书籍,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老伴儿心疼地对他说:“国内大专家都弄不成,你也别瞎折腾了!”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动摇林芳立那一颗执着的心。2004年,他租了2.7亩地重新试验苹果芽苗嫁接、早果速丰技术。半夜想起一个好点子,他立即起来做笔记;正吃着饭突然想起一个试验手段,放下饭碗,就干起来。2006年6月,由于劳累过度,林芳立得了高血压,并导致偏瘫。虽经及时救治,但依然落下了后遗症。
经过400多次试验,2006年采用芽苗栽植技术栽种的苹果树终于在第二年开花了,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2007年,林芳立在巩义市康店镇礼泉村庄头岭上通过芽苗栽植技术种植了100亩苹果树。当时,不仅当地农民不相信,就连一些果树专家也给林芳立泼冷水:头年种的果树苗,次年根本就不可能开花。林芳立顶着压力,在果园里的窝棚里一住就是半年,直至果树形成花芽才离开。2008年秋天,这些果树上挂满了一个个诱人的红苹果;2010年,苹果亩产就达到7000公斤。
2010年,他又在许昌发展芽苗嫁接技术种植苹果树200亩。
经过20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林芳立终于实现了苹果芽苗种植当年种植,次年结果,三年丰收的梦想,并将此项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
科研成果只为中国人造福,外国人出多少钱也不卖
2011年4月,林芳立的这项技术代表河南参加在山东寿光举办的世界果树博览会,赢得了国内外果树专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称赞。一名日本果树专家主动找到林芳立,请他去日本观光、讲学,并表示愿出5000万元人民币购买此项技术。但被林芳立当场拒绝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用毕生精力发明的这项技术,只能用它来造福中国人民,外国人出钱再多也不能卖给他们!”
为多试验这种新成果,2012年,林芳立又在登封市唐庄乡三官庙村发展苹果种植600亩。2013年7月,国家农业部的几名专家在三官庙村的果园亲眼见证了幼树上挂着的累累硕果。一名姓董的领导高兴地握着林芳立的手说:“今天看了你种的苹果,真是太震撼了,你们也太低调了。这项技术简直就是苹果种植技术上的一次革命,完全应该在全国尽快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44年前,与果树结缘;44年后,因种苹果树出名。由于在苹果树、葡萄树种植方面的突出贡献,林芳立先后被洛阳农专聘为副教授,被河南科技大学聘为副教授,被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聘为副研究员,被郑州市农科所聘为果树总监,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市级以上各种荣誉和称号48个,并获得“中国科技金牌奖”。
面对获得的诸多成绩与荣誉,林芳立并不满足。他说,通过多年的实践,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苹果、葡萄等果树生长节能的新技术,只要通过简单的技术创新,果园就完全可以实现全年不除草、不追肥、不浇水,大大减少果树管理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的费用,进一步提高果农的收入。
近日,国家专利局传来喜讯,林芳立发明的“苹果芽苗栽植当年成型、当年成花、翌年结果”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俺的目标就是要在今后三年内,将这项技术首先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使‘芽苗栽植,早果速丰’苹果树达到10万亩!”林芳立说。农业新闻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