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粮总产700亿斤”的第一个春天
“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
几年来,河北省出台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2017年,在全省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205万亩的情况下,实现了单产、总产双增长,分别达到377.77公斤、701.6亿斤,首次突破700亿斤。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22日,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在正定县调研时说,要深入抓好春耕生产,强化田间管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十年九旱”,加强春管刻不容缓
“春争日,夏争时,农时不等人。今年,麦田管理的活儿又急又重,刻不容缓!”在魏县曹夹河村西的麦田里,农民李进克一边浇水,一边认真听取该县农技干部讲解麦苗浇水追肥管理的注意事项。
受播种期间多次降水影响,今年华北冬小麦播期拉长,适时麦面积减少,麦田群体不足、个体偏小。“全省小麦一类苗占30%,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河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李联习介绍说,一些播种偏晚的麦田苗龄多在3叶1心,“土里捂苗儿”仅为两叶1心,无单株分蘖,是近年来苗情较差的一年。
如今,华北冬小麦陆续返青,出现了“弱苗”与旱情“双碰头”,给春季麦田管理带来较大困难。为此,该省出台抗旱促春管、小麦苗情分析及田间管理技术、麦田杂草防控等文件,要求各级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沉下身子,采取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春季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华北是‘十年九旱’,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各地农技人员和农民有对付干旱、草虫害等方面的经验。”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郭进考说,虽然说春旱会影响麦田亩穗数,但有利于后期苗情旺长防控。因此,各地要分类实施麦田水肥管理,对二三类麦田要抢抓天气迅速变暖时机,尽快开展浇水施肥,促进苗情迅速转化升级。
记者赴各地走访,随处可见农民浇水、追肥、除草、耕地、播种的忙碌身影,还有农技人员穿梭田间,他们用积极的行动来夺取夏粮的再次丰收。
农技集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小麦墒情普遍不足,土表层干旱,不少麦田有干尖、土地裂缝问题,个别地块儿杂草偏多。”在邱县香城固村,该县农牧局技术站站长张保安正在指导农户浇田。
张保安说,当前春季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分类管理,增分蘖、促生根、保穗数,减少小花退化增粒数。经多年到田间地头推广,农机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一喷综防等小麦生产集成配套技术,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比如,农民喜爱的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还增加了有效种植面积,每亩小麦能帮助农户节本增效200多元。
据了解,该省围绕小麦、玉米、蔬菜、棉花、食用菌、薯类、生猪、奶牛、蛋鸡肉鸡、海产品、淡水养殖等18个产业,组建了11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6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制定系统配套的种植、养殖技术模式,并通过全省2675个基层农技推广站,通过村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将配套集成技术迅速普及到一家一户。
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普及节水、节肥、节药耕作技术。据了解,全省推广节水小麦2200万亩,落实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形成农业地下水压采能力27.88亿立方米,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同时,充分发挥小麦、玉米、杂粮杂豆、薯类等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作用,强化科技与粮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了农技集成,以及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
结构调整,作物划区藏粮于地
“我种20亩葡萄,比种480亩大田作物还赚钱!”在正定县东北庄村,35岁的青年农民李永告诉记者,他原来在周边城市里做装修,2012年回乡流转了500余亩耕地,开始种大田作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将20亩农田发展起了设施葡萄种植,去年纯收入达40余万元。
河北是农业大省,地形地貌丰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潜力巨大。河北省省长许勤说,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努力形成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
去年,河北省政府出台的《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利用3年时间完成4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小麦、玉米、水稻)和3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棉花)划定任务。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创新金融支持形式,并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王东峰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优质高效农业,扎实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新闻网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农业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农业新闻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qq:330109733 电子信箱:help#n768.com(请把#换成@)